3月20日,桐庐细雨。雾蒙蒙的天空让远山近水都变得诗情画意,与北京的低能见度不同,人们可以在桐庐放心地呼吸,春雨滋润过的桐庐空气中有春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正是这种芬芳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们来到这里采风,将这种泥土的原汁原味用画笔记录。
3月20日至3月26日,2017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精神·中国梦——美丽乡村行”活动走进浙江桐庐。活动中,杜滋龄、郐振明、班苓、杨鹏、王金石、石纲、秦文清、陈辉、任惠中、白羽平、李文绚、刘佳、李冬、杨东平、赵建军、刘海勇、王乘、孙剑、马静、高荐、杨斌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用6天时间共绘美丽桐庐。采风之余,采风团成员代表中国美协和浙江省美协共同向桐庐县叶浅予中学捐赠美术书籍。
桐庐县有中国“画城”之称,穿城而过的富春江和江畔两岸的美景将桐庐县装扮得美如画。同时,这段江面美景正是著名山水画《富春山居图》的取景地,当年黄公望正是在这段江面取景,历时多年创作了传世佳作。同时,这片绿水青山在现代化的建设中,被桐庐人民建设成为美好的精神家园,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优秀典型。桐庐的山山水水从古至今一直吸引着无数画家在此驻足,它勾起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杜滋龄的很多回忆:“我19岁拜师叶浅予,这是我老师的家乡,早就听说很美。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有机会来到这里,此次活动完成了我多年梦想。另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对我影响很大。当我在台湾看到《富春山居图》原作的时候就被画面吸引了,实在太精彩了。我也曾经临摹过这幅作品,让我受益匪浅。”中国美协理事、安徽画家班苓一来到桐庐就感叹:“这里的风貌很有自己的特色,县城建设有大气派,新的民居很注重文化传承,保留了独特的韵味。不像很多城市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样式没有连续性,风格完全割裂。”浙江嘉兴翰林美术学校校长杨斌是采风团中来自浙江的本地画家,他对身边的江浙风光不仅熟悉而且热爱,他笔下的彩墨风景和人物无不透着江浙的通透和灵秀。他说:“我跟随中国美协的不同活动到过很多地方采风,中国各地都有自己的自然和社会风貌,每次都会让我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和视觉新鲜感。”
走进自然现场和社会现场对于艺术家而言都是不能绕过的艺术创作过程,画家也不例外,只有真真切切地走近自然和社会才能与绘画客体产生情感互动。采风创作不仅要表达当地的山山水水,也要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此次采风团一行到桐庐后,首先了解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且观看了当地极具特色的戏曲表演——越剧,并在表演结束后以演员为素材,进行了人物画写生创作。杜滋龄更是在观看演出的时候就拿起了手中的速写本画了起来,用画笔记录下了许多场景。他说:“从我学画画起,叶浅予老师就要求我要多到生活中去,多画速写。写生最重要的是能让我体验到生活。当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艺术要贴近人民,我认为这符合艺术发展规律。我记得叶浅予老师的速写本是从来不离手的,随时记录下生活中感动你的点点滴滴。我觉得每个画家手头都要勤奋,不仅仅是绘画艺术,各门各类艺术都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年轻艺术家应该遵循这一传统走下去。”班苓认为,国内外各个历史时期画派的画家都是从生活中受到的艺术启发,任何画种、画家都需要认真地感受生活,只有有了感受,才能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这就是写生的意义。她说:“写生并非单纯对景描摹,更重要的是感受,感受生活和文化。我经常参加中国美协多年来组织的写生活动,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文化各不相同,只有真正深入下去才能有自己认识。我希望中国美协能组织画家们走进我们安徽——安徽也有自己的特色。”